新蓝网-我国蓝新闻客户端10月16日讯(我国蓝融媒体中心 浙江卫视记者赵奕 苏韬 傅筱铭 桐庐台)桐庐县母岭村是一个有着上百年桂花栽培前史的小山村,曾经由于经营方式单一,村团体经济一度债台高筑,近年来,村里团体收入接连翻番,乡民走上了致富路。他们是怎样做到的?一同看记者的考察报导。
在杭州市桐庐县母岭村的文明礼堂广场,一场以“桂花”为主题的文明旅行节刚刚举办。
300多平方米的广场上,摆开了100多个货摊,桂花糖、桂花麻糍等十多种桂花产品幽香扑鼻,风俗扮演轮流演出,招引了上千名外地游客。
环绕桂花做文章,构成特征工业+特征旅行,使母岭村的乡民走上了致富路。可就在几年前,母岭村的首要经济来源却是靠卖这些桂花树。
2014年,桂花苗木价格忽然跳水,其时栽培了上千棵桂花树的苗木大户毛秋立清楚地记住,自家的优质桂花树一夜之间从一棵3000元跌到300元。
桐庐县母岭村乡民毛秋立:急么必定急啊!但没有办法啊,你急也没用啊!最终没用只能砍来烧火了。
乡民辛苦种的苗木只能当柴火烧,母岭村团体经济也没好到哪里去。2016年,村团体负债达到了190万元,而当年村里的经营性收入却不到10万元。面临乡民们的诉苦,看着荒在地里的桂花树,村干部们坐不住了。
桐庐县母岭村党总支书记邵双贤:不转型的话,咱们的桂花树悉数要落空了,到时候必定是一片白地,生计不下去的。怎样办?要不要去动脑子,改动其他东西?
思来想去,村里决议变卖桂花树为卖桂花,转型出产桂花酒。但由于缺乏经验,第一批花费2万多元制造的十缸桂花酒,竟然酿成了十缸桂花水。
桐庐县母岭村桂花工业支部书记刘元庆:5000斤粮食打了水漂,心痛啊,喂猪你都不好喂!所以咱们要想把桂花香味留下来,便是要把质量做好,把质量进步。
失败乃成功之母,村里请来专业团队,环绕桂花开发出了桂花糕、桂花茶等5款新产品,先后出产出了一万斤高质量桂花酒和三千盒桂花食物。产品有了,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卖。
桐庐县母岭村党总支书记邵双贤:你靠一个人去卖必定不可的,咱们要发起村里的老百姓,都为咱们母岭代言,任何一个人都是店小二。
村里经过和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协作,在网上一致打造母岭桂花品牌。现在走进母岭村,每家每户门口都贴上了二维码,乡民无论是在家、在作业、仍是在外地,只需翻开手机点开自家网店,就可以推销家园产品。
桐庐县母岭村乡民钟海珍:不论到哪里,都可以卖东西,不要备货,不必劳心,咱们便是双面挣钱了。
全新的出售形式,让母岭村的桂花系列新产品声名鹊起,一年就为村团体增收100余万元。
村里请来了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,凭借年轻人的想象力,经过“文创+”、“旅行+”、“互联网+”,把桂花村的名望和产品,打得更响,做得更好。
桐庐县母岭村乡民刘炜俊:桂花是咱们母岭村的特征,现在咱们是在发掘老一辈留下来的遗产,村庄复兴嘛,有奔头了。
下一篇:全国苗木市场行情一览